【桃李芬芳】卢海鸣:闲话牛首山

来源: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发布时间:2020-07-08 04:29:51访问量:723

在中国四大古都中,没有哪一座古都能够像南京一样,同时兼备美丽的山川、沧桑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在中国近代百年史上非同寻常的地位。诚如当代著名史学家朱偰所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千百年来,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载沉载浮,佳作迭出。南京在为世人提供创作舞台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美名。清初文人余怀《板桥杂记》写道:“金陵古称佳丽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

南京内有中国“诗国”之称,外有世界“文学之都”之美誉。“诗国”也好,“文学之都”也罢,均与南京山川形胜的滋养密不可分。牛首山作为南京山水城林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牛首山,一名牛头山、牛山、天阙山、仙窟山、佛窟山。位于南京城南约13公里处,占地面积约500万平方米,跨今江宁和雨花台两区(主体部分在江宁区境内)。牛首山与祖堂山、献花岩一脉相通,最高峰约243米。历史上因其南北双峰对峙,宛如牛头上的一对犄角,故名牛首山。

牛首山形成于距今一亿年前左右。1927年,地质学家翁文灏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之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中国地质学会志》1927年1月第6期)一文中指出,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河北燕山为中心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的现代地貌,形成了宁镇山脉。牛首山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在上亿年的地质和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生态、历史、宗教和文化内涵。

一、生态牛首

牛首山四季树木长青,终年鸟语花香。既是各种天然植物的家园,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

明朝都穆《游牛首山记》称赞:“金陵多佳山,牛首为最。”明代钟继英《游牛首山记》写道:“金陵名胜甲江南,而世传牛首山为最。”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春天到牛首山狩猎,并写下《春望牛首》诗:“遥岑峙立势苍然,春听莺啼景物鲜。叠嶂倚天江月外,三山映带石城边。”赞美牛首山的自然之美。

在明朝画家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册》中,“牛首山”赫然名列其中。明代嘉靖至天启年间,朱之蕃撰文、陆寿柏绘图的《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中,牛首山的景点占3处,即第十二景“牛首烟峦”、第三十七景“祖堂佛迹”、第三十八景“花岩星槎”,作者在第十二景“牛首烟峦”上写道:“台殿层叠,有若画屏,朝夕烟岚,极为奇胜。游览者忘倦,即寒暑无间也。” 清朝康熙七年(1668)出版的江宁知府陈开虞纂修《康熙江宁府志》中,收录了“金陵八家”之一高岑应邀绘制的《金陵四十景图》,牛首山的景点同样有3处,即第三景“牛首山”、第二十七景“献花岩”、第二十九景“幽栖寺”。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清末文人徐藻绘制的《金陵四十八景》中,与牛首山相关的景点仍有3处,即第十二景“牛首烟岚”、第三十五景“祖堂振锡”、第四十五景“献花清兴”。民国年间徐寿卿编、韵生绘《金陵四十八景全图》中,与牛首山相关的景点有三处,即第十二景“牛首烟岚”、第十三景“花岩清兴” 、第三十五景“石室余青”。新中国成立后,牛首山在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进入21世纪,南京多次举办金陵著名景点的评选活动。2005年 5月,《金陵晚报》社组织评出“金陵新四十八景”,“牛首山”名列其中。2012年,中国南京市委宣传部又组织了“新金陵48景”的评选,“牛首烟岚”再次入选。

今天的牛首山,生态环境优良,已经成为南京的天然氧吧和城市绿肺,是休闲寻芳的胜地。

二、人文牛首

牛首山正是因其自然之美,自六朝以来,便成为世人踏青赏春的胜地。千百年来,牛首山的人文气息层层积淀,为“春牛首”踏青习俗的绵延不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首山早在公元317年东晋建国之初就已经遐迩闻名。史载,东晋立都建康(今南京),晋元帝司马睿打算在建康都城正南门宣阳门外立双阙,以壮国威。丞相王导认为国家草创,财力薄弱,不宜大兴土木;他遥指正对宣阳门的牛首山双峰,对晋元帝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因此打消了建阙的念头。牛首山因此得名天阙山。

到明代,牛首山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大一统的大明王朝后,登城眺望,“白下有山皆绕郭”(明朝高启语),唯独牛首山“背主南望”,昂然屹立。朱元璋为显示其帝王的威严,竟然上演了一场杖打牛首的闹剧(明朝杨仪《明良记》)。也正是在明代,由于玄武湖、紫金山成为皇家档案库和明孝陵以及功臣墓所在地,莫愁湖等成为徐达私家花园,由此促使春游牛首山演变成南京的一项岁时民俗。明朝文人盛时泰撰写的《牛首山志》《献花岩志》为我们留下了明代牛首山的盛况。

清代,“春牛首,秋栖霞”这一民谚出现在典籍中。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刻的马曰璐编的《摄山游草》诗集中,有诗人陈章(1696—1760)所作序言,其中有“昔人有云:‘春牛首,秋栖霞’,谓两地作游,必须其时也”之语,这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春牛首,秋栖霞” 民谚的最早史料记载。“春牛首”踏青习俗滥觞于六朝,兴盛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它开启了现代休闲文化的先河,是我国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人春游、郊游的重要源头,现已成为南京岁时民俗文化的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名片。

三、禅境牛首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六朝时期起,牛首山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南朝刘宋年间,高僧辟支曾在牛首山西峰的一个山洞里修行,这个山洞后被称作“辟支洞”。传说辟支在这里“成佛升天”,因而这个洞又被称为“仙窟洞”,牛首山因此又名仙窟山。梁朝时期,在这里建有佛窟寺,所以又名佛窟山。唐朝时期,在佛窟寺中,收藏有大量的佛教典籍。法融禅师(594—657)在幽栖寺开宗立教,创立佛教牛头宗(南宗),佛书所谓“江表牛头”是也。法融被认为是南宗第一祖师,又称牛头禅祖师。唐代宗时,命人在佛窟寺旧址上建七级宝塔,这就是弘觉寺塔的前身。

南唐帝王崇佛,在牛首山广建佛寺,一时间,香火旺盛,佛寺林立,僧侣云集。当时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牛头庵颂》写道:“国城南,祖师庵。庵旧址,依云岚。兽驯淑,人相参。忽有心,终不堪。”

南宋时期,在牛首山建有辟支佛塔,以纪念南朝高僧辟支。

明朝的牛首山,为佛教圣地。牛首山弘觉寺为大报恩寺统辖的次大寺,下辖外承恩寺、通善寺、圆通寺、佑圣庵、资福寺、静明寺。时人陈沂《献花岩志》自序中写道:“……故金陵称丛林者必曰牛首、献花岩、祖堂,而地实相连。”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封号慈圣皇太后)赏赐牛首山弘觉寺大殿正绿色团花小凤织锦宝幡,提升了牛首山的地位和影响。

清朝时期,牛首山仍然有弘觉寺(因避乾隆皇帝弘历名讳,改名宏觉寺)、幽栖寺、弘觉寺塔(宏觉寺塔)、辟支佛塔、献花岩、兜率岩、舍身岩、文殊洞、辟支洞等佛教胜迹。

 民国年间,牛首山一度作为军事禁区,同时开辟了牛首山林场,佛教遗存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牛首山及其寺庙两度遭到大规模的损毁,双峰只剩下一个,寺庙荡然无存。直到21世纪,才陆续恢复旧观。

今天的牛首山,自新世纪以来,陆续兴建了佛顶寺、佛顶宫、佛顶塔,以及由12头形态各异的圣象背驮经幢围合而成圣象广场。2015年10月27日,在大报恩寺地宫中出土的释迦摩尼佛顶骨舍利被迎请到牛首山,供奉在佛顶宫中,牛首山成为世人礼佛祈福的胜地。

四、胜迹牛首

牛首山不仅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休闲寻访、踏春赏景、生前礼佛的场所和访古探幽的胜地,而且因其天然形胜,长期以来一直被世人选为死后的长眠之地。

南唐时期,以牛首山南的祖堂山西南麓作为皇家陵寝所在地。南唐先主李昪、中主李璟以及疑似后主的宠妃大周后均埋葬在这里。1950年5月,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和南京博物院联合组织的调查团发现了二陵。从1950年8月至1951年1月,由南京博物院进行了系统发掘。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在二陵附近又发现了疑似李后主宠妃大周后的墓葬。

南宋时期,牛首山一度成为岳飞抗击金兵的战场。在牛首山东北麓,岳飞抗击金兵砌筑的故垒至今犹存,长约400米,宽约1.5米。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万里梯航,宣抚海外,宣德八年(1433)他在印度古里去世,后来归葬牛首山。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郑和墓。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洪保墓于2010年在祖堂山南麓被发现并得到保护和展示。明朝兵部尚书王以旂死后也埋葬在牛首山。

民国时期,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相当于校长)——“清道人”李瑞清也安葬在牛首山,在他的墓地建有玉梅花庵。

新中国成立后,1964年去世的南京博物院首任院长曾昭燏也安葬在牛首山。

牛首山自古以来积淀下来的陵墓文化,尤其是郑和墓和洪保墓,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不仅在南京历史上,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回眸牛首山一亿年的生命历程,尤其是自东晋时期成为建康都城的国门之后1700年的发展史,她展现给世人的形象既是生态符号和历史符号,更是宗教符号和文化符号,自然、历史、文化与宗教等要素在此交融碰撞,形成天人合一的仙境,也成为古都南京一张历久弥新的名片。


作者:卢海鸣

 卢海鸣,男,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史学博士,编审,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南京出版社社长。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

发表的作品有《六朝都城》《世界文化悬案揭秘》《栖霞风物》《雨花风物》《南京的六朝石刻》《南京民国建筑》《南京民国官府史话》《南京城名的故事》《南京民国建筑的故事》《金陵物语》《南京历代名号》《南京历代运河》《老风景画·南京旧影》等。

2004年,先后被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授予“南京市‘十佳’编辑、记者”光荣称号,被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版协授予“江苏省优秀出版工作者”光荣称号。2006年,被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五个一批人才”。2012年,被江苏省新闻出版行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江苏省新闻出版领军人物”。

2013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333人才”(第二层次)。2016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评为四名人才。201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