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甲子情

来源: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发布时间:2013-10-28 05:12:19访问量:0

1953年10月18日是我们入学报到的日子,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一愰就过去了。我们这群耄耋之年的游子又回来了,回到了母校的怀抱。母校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清香,母校的空气仍是那么芬芳,北大楼依旧那么庄严。我们回到母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感到格外的亲切。至于母校的变化,那真是太大、太大了,当年的竹篱笆校门和那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如今已是巍峨的大门和美丽的林荫大道;我们吃饭、听课的草棚饭厅和草棚教室,早为现代化的建筑所替代。至于母校内在的巨大变化那不是我们所能言喻的。要说变化我们这些游子也都变了,当年曾是婀娜少女和翩翩青年,多么意气风发!如今都已步入耄耋之年,头发都白了,眼也花了,背也有点驼了,唯独我们对母校、母系的感情没有变,不仅没有变,而且更深、更深了。此时此刻最让我们怀念的是早已驾鹤西去的恩师们,他们的谆谆教诲是我们为人立业的座右铭,我们永不忘怀,永记心田;我们也特别怀念先我们而去的十几位同窗挚友,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然萦绕在我们的眼前,是想忘也永远无法忘却的。


同窗情


六十年为一甲子,对于我们学历史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这一难逢的时刻,同窗四年是缘分;能维持一个甲子不断的同窗情谊更是难能可贵,这也是缘分;这缘分凝聚成了最纯真的、无法割舍的终身情谊,怎能不令人珍惜!我们班毕业时只有32位同学,50多年来先后有12位同学谢世,这次聚会是1996年第一次聚会后的第6次,参加聚会的16位同学占了健在同学的绝对多数。虽然我们上了年纪,需要有人照顾了,还是不顾旅途劳顿赶来相聚。大家都说,不必安排美味佳肴,我们吃不下了;不要安排游览,我们走不动了。我们只要能大家团聚,见上一面,握握手,拥抱一下,畅叙情谊,说声保重健康,再了解一下母校、母系的巨变,就心满意足了,别无他求!  


为什么我们班的同学有那么深的情谊,那么大的凝聚力?这次座谈会上大家回顾了许多往事,共同想到的是我们同窗四年,班上从没发生过一件互相争吵的事,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上。而且和其他年级的同学相处得也很和谐。1954年新生入学后,系里改按年级分宿舍为不同年级混合编排,每个宿舍各年级同学都有,元旦时候我们宿舍门口有副对联:“团结友爱不分一二三四,刻苦学习那管春夏秋冬。” 教务处的姚治勲参观后连声叫好;我班朱光汉、喻方达等同学的文艺才能激活了全系的文娱活动。1954年校务委员会确定“五•二0”为校庆日,我班闻风而动,朱光汉参与主编剧本,喻方达同学精心执导,几乎全系同学都参加了排演,1955年第一个校庆日,全校5000多师生聚集在南京人民大会堂,观看我们的演出,掌声雷动,盛况空前,获得一致好评。我们班的体育活动也是全系竞技体育的主力。每年运动会都为系争得数枚奖牌。我班不仅学习好,文体活动好,而且大家积极要求进步,先后有6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班的团支部被评为全校的“优秀团支部”,校史博物馆里还陈列着我们的照片。凝聚同窗情谊当然也少不了几位热心的组织者,朱光汉、冯逸庭、喻方达和在宁的几位同学是功不可没的,也许就是这些一件件的事情正是凝聚同窗情谊的源泉。在座谈会上有位同学对我班同学的深情厚谊总结了八个字:团结、宽容、理解、向上。确实这八个字贯彻了我们60年的始终。


赤子心  


毕业时我班的同学在分配志愿书上都只填上了两句话: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时,32位同学分配在内蒙、山西、福建、安徽、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等八、九个省、市,而且全部在教育事业岗位上,一半以上担任中学教师,从事着平凡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严谨笃学、关爱学生、殚精竭虑,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我们虽然很普通、很平凡,但我们没有辜负恩师们的嘱托及母校的期望,我们问心无愧而且很自豪地说一句:“我们尽力了”!六十年来,我们从风风雨雨中走了过来,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和锻炼,可以告慰母校、母系的是:我们留得一生洁白,都是堂堂正正的人!这次回到母校,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向母校捧上我们这些游子的一颗赤诚感恩的心!敬祝母校更加繁荣昌盛,祝母校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建设成享誉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历史系!


仙林游


18日一早驱车到仙林校区参观,校友总会的胡老师陪着我们。车到校门口一群校友总会组织的“接待校友会志愿者”迎接着我们。他们不少是今年才入学的新生,与我们入学正好相差60年。我们站在“二源广场”,遥望气派雄伟的图书馆,环顾周围崭新的各种建筑,仙林校区真美啊!我们如临仙境一般,真羡慕现在的同学们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在广场上留恋不已,拍了不少照片。在以我们系考古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小克鼎为蓝图的克鼎前,大家要我介绍一下由来,我简单地说:克鼎也名善夫克鼎,是西周克氏家族的一组礼器,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有二件,也被称为大、小克鼎。后流失在民间,金陵大学校长福开森以重金购得小克鼎。大克鼎为上海市博物馆收藏,福开森离开中国时把他收藏的939件文物悉数赠给金陵大学供教学研究之用。克鼎内壁铸有铭文72字,对研究西周中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接待校友志愿者们又把我们带到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剧场,宽广的舞台、五彩缤纷的座椅真是太美了。喻方达同学情不自禁地登上了舞台,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老喻引喉清唱了一段京剧“打渔杀家”。他那字正腔圆、高亢嘹亮发自丹田的嗓音,真可谓绕梁三日。大家不过瘾又要求老喻再表演一段,他即兴朗诵了一首毛主席诗词—娄山关,他那抑扬顿挫的语音、深邃的感情,使志愿者们领略到了真正的朗诵艺术,志愿者们怎么也没有想到81岁高龄的老校友还有如此精湛的艺术功力,使他们为之折服。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得赶回去举行“双寿院”,只好匆匆看了母校新址的一角,稍稍领略了母校发展的宏伟蓝图,依依不舍地上了车。志愿者同学拦住了我,要我代表大家写一句留言,这一突然袭击难为了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好,静了一下,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怕我记忆有误,就改写“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祝愿他们快快茁壮成长。我发自肺腑地对他说了一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祖国需要你们,希望你们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卓越的贡献!再见了,亲爱的同学!再见了,仙林校区!


双寿宴


这次聚会既是我们入学60周年的庆典,也是我班多数同学80寿辰,所以我们举行了“双寿宴”。克莉丝汀的祝寿蛋糕摆在餐桌中央,84岁高龄的周月思同学主持寿宴,他点燃了寿烛,默默地许下了心愿,又吹熄了寿烛。然后他激动地对大家说:我是班上的老三,老大俞文华在德国,老二杜承星在天津,他们都已87岁高龄,我代表他们向师弟、师妹们祝寿。我们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班上年龄最小的尤书蛟也已白发花白,而且长了两条寿眉。对我们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请大家多多保重,我们再多聚几次。冯逸庭同学接着说:健康最重要,要健康就要心情舒畅、高兴,高兴是硬道理,高兴才能高寿!尽管餐桌上有美好的佳肴,但大家忙着相互敬酒、祝福。这时当年的班长刘为政同学高声对大家说:这次聚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我提议2017年我们毕业60周年时再相聚,而且在座的一个也不能少,争取更多的同学来参加,大家说好不好?顿时欢声雷动,大家齐声说好。宴会厅里喜气洋溢,一个个耄耋老人都返老还童了,个个笑逐颜开,忘了年纪,连姓名也忘了,只有小名和昵称。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吧,宴会厅成了欢乐的海洋。仿佛那首优美的名曲回荡在空间:怎能见到同窗好友心中能不欢畅。同窗好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举起酒杯,让我来歌唱友谊万岁!友谊永存,友谊地久天长!




秦浩  


2013年10月20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