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跳槽”

来源: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发布时间:2008-03-04 02:41:42访问量:0

  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你仍难于适应工作环境,难以培养起职业兴趣,那么,你就要考虑是否“跳槽”。“跳槽”在国外是一个普遍自然的现象,而且就是在国内目前也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有人认为21世纪一个人平均每隔5年就得更换一次工作,一个人一生将有10次左右的职业变动。美国一家人力资源研究机构制定的21世纪人应该具备的三种能力的第一种能力就是“找工作”的能力。寻求和选择一份更适合于你的工作、职业和单位,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整个人生,会使你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会激发你的灵感、积极性和创造力,会增强你的自信,开掘你的潜能。广东粤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金春近年来在广东司法界名声大振,他受理的案件数百起,涉及婚姻家庭、证券股票、期货等诸多领域,他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跻身富族。张律师曾向别人介绍说:“我原来是搞工程出身的工程师,能迈进律师楼,得益于四年前那次‘冒险’的跳槽”。再说,当年孙中山如果不进行重新选择,弃医从政,就不会成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鲁迅、郭沫若如果不进行重新选择,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他们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跳槽”的基本含义是:从业者由于对当时进行的工作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条件的不满意或不适应而另外寻求新的工作的一种行为。“跳槽”的种类很多:有岗位间的跳槽,有部门间的跳槽,有单位间的跳槽,有地域间的跳槽,还有行业间的跳槽。有的属于不变职业的跳槽,有的属于技能转换的跳槽,有的属于重新求职择业的跳槽。就其实质而言,不管是哪种跳槽,都是基于对自己的重新认识、重新发展的基础之上,为了寻求新的、更快的自我发展,以求自我完善及人生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而对职业或环境作出的重新选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跳槽”都是合乎情理的,也不是说所有的“跳槽”都能给跳槽者带来理想的结果。正因为此,跳槽需要慎重对待。一般来说,跳槽者在跳槽之前必须处理好这样的几个问题:

1、重新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跳槽”,甚至可以这样说:第一次择业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当初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重新认识自己,也就是要对自己的个性特质、知识技能、理想抱负等做一个重新的认识,找出与目前的环境不相适应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同时要分析,哪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的,哪些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如果说分析的结果是个人的素质与单位的需要基本一致,单位的条件也基本有利于本人才华的施展,感到不适并萌生“跳槽”念头其原因是由于个人期望值太高而自己付出的努力又不够,那么就要慎重对待“跳槽”,千万不要盲目从事,在这一情况下,即使你“跳槽”“成功”,那你也会在新的单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不去改变自己,而只刻意挑剔身外的原因,其结果只会使你误入歧途。再说“跳槽”的频率太高的人也是不会有人欢迎的。

2、计算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另一产品的产量的价值,或者它可以指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人在“跳槽”前也同进行经济选择一样,要从总体上考虑。要对收入、地域、职位、环境、职业声望、生活条件等等做全面的了解、分析、权衡,看看会不会得不偿失,是不是能用最少的牺牲换来最大的报偿。实际上,“跳槽”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在现有的、已建立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一般来说,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干了几年,由“外行”变成了“里手”,“轻车熟路”总是有利于下一步的发展;而“跳槽”之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即使你年龄不算小,但到新单位你总归是个新手,要花费一年半载的工夫熟悉人事环境和工作之后,才能真正发挥你的才能,而有这一段的时间和精力,你在原单位很可能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工作成绩。当然如果你从长远来看,认为放弃目前的将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那就可以考虑“跳槽”。

3、考虑国家需要。有一种“跳槽”原因并不说原单位不能给他提供施展才能的阵地或舞台,而是个人认为付出的劳动很多,而得到的回报太少,譬如住房、奖金等等。如果属于这种性质的“跳槽”,那一定要慎重对待。我们拥有的知识和才能是国家培养所得,我们应该想到我们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如果你真是一个人才,就应想到自己有义务有责任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改变单位的现状,而不是逃离现实,寻求安逸。如果“跳槽”仅仅是出于这一原因,过分看重自己的待遇,那你就本末倒置,过分看重待遇的人,是不会有人喜欢的,除非你的技能确实能在新的单位得到更大的施展,能给新单位带来更多的效益。

4、分析社会需求。当你“跳槽”时,尤其是重新择业的“跳槽”,一定要考虑社会需求,应该弄清楚劳务市场发展的行情,知道哪些即将扩展,哪些职务有更多的升迁机会,也要弄清楚行业的要求(包括学历、人格特征等)以及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培养提升机会等等。总之要选择那些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行业,避免跳入夕阳行业。同时要考虑到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的构成,譬如有的行业,尽管热门,但知识密集,早已人满为患,就不便再往里挤,而是选择一些“冷门”或还没有多少人问津的行业。

另外还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掌握人才流动的相关法规,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返回原图
/